周市中学青年教师评优课预赛总结
1.总述
为打造高效而优质的课堂、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,根据学校工作安排,我校于10月16日至10月20日进行了青年教师评优课预赛活动。
参加评优课预赛的青年教师共有29名,分为三组,涉及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物理、历史、生物与地理等学科。上课前,各位参赛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,积极探索,大胆尝试,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;课堂上,同学们聚精会神,积极发言,跟着老师的思路,徜徉于知识的海洋;一份份制作精美的课件,一项项设计巧妙的环节,让课堂精彩纷呈。
2教师风采
精心准备 教师们认真钻研教材,精心设计课堂
各显身手
浦笑琰老师:初一语文,课题为“散文”。
上课伊始,浦老师播放了一段声情并茂的朗诵,在此情境之下,同学们走进文本。课堂上,同学们时而眉头紧锁,时而又豁然开朗,紧紧跟随老师的思路一步步深入分析课文,体会作者情感。在讨论环节中,同学们显得格外热情,各抒己见。
刘春明老师点评道:“古人云:‘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’,在浦老师的课堂上,读书是解读文本的重要基石。”
陆鑫老师:
初二数学,课题为“二次根式的乘除”。
法国数学家庞卡莱曾经说过:“数学是一种语言,我们不能用这种语言表达不精确或含混不清的思想。”巧的是,在陆老师的课堂上生动地体现了庞卡莱的观点。从运算法则讲解开始,然后例题剖析、接着是学生解题训练,陆老师充分地执行着“精确”这一理念。不少同学一直辩解自己数学错是因为粗心,在陆老师看来还是知识点掌握不够到位。
蔡志刚老师点评道:“在陆鑫老师的课堂上,每一个环节都能嗅到‘精确’的气息。”
金雨婷老师:
初三英语,课题为“Grow up (Integrated skills)”。
成长的烦恼是正值青年期的初三学子所共同面临的话题,而金老师以世界名著《安妮日记》为例,讲述了一个犹太人女孩在二战期间与父母相处的心路历程。更为高明的是,金老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,小组合作探究,用英文说一说自己“成长的烦恼”。
张颖老师点评道:“知识与能力、过程与方法、情感态度价值观,在金老师的演绎下,奏出了一曲高山流水。”
徐晓琴老师:初二地理,课题为“河流”。
“长江、长城、黄山、黄河,在我心中重千斤……”,一曲《我的中国心》唱出了无数中华儿女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。黄河作为哺育华夏儿女的母亲河,在中华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,因此认识黄河是地理课的必修内容。徐老师首先介绍黄河的起源、流经之地以及最后的归宿,随后请同学上来指出黄河的上游、中游及下游,最后谈到了黄河的治理。
刘平老师点评道:“直观的课件、良好的互动、深入的讨论是本节课给我的最大触动。”
3决赛名单
4结语
此次青年教师评优课预赛,不仅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教学水平的平台,还以此为契机促进了青年教师相互学习、相互交流,同时进一步助推了教师专业化成长,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,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,打造出了高效课堂。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新鲜血液,青年教师发展的好不好,关系到学校的发展,更关系到整个社会与民族的长远发展,因而,此次青年教师评优课亦是我校向中共十九大献上了一份薄礼。
文章详情